古代耳飾的秘密,你知道幾個? | 這些古代耳飾美到犯規! | 穿越時空的耳飾之美

古代耳飾不僅是裝飾品,更是穿越時空的時尚密碼。從商周的玉珥到明清的點翠,這些精緻小物承載著千年來的美學演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藏在耳垂上的歷史故事。

說到古代耳飾的材質,那可真是五花八門!古人特別講究”以玉比德”,所以貴族最愛佩戴玉製耳璫。平民百姓則多用銅、銀這些比較親民的金屬,到了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連波斯進口的琉璃珠都成了時髦單品。最有趣的是,有些耳飾還會加入中藥材,像《本草綱目》就記載過用琥珀耳墜來安神的偏方呢!

朝代 流行款式 特殊意義
商周 玉玦 權力象徵
漢代 金鑲玉耳璫 辟邪護身
唐代 胡風金粟耳環 異域風情
明清 點翠耳墜 宮廷貴氣

你知道嗎?古代耳飾的戴法也暗藏玄機。秦漢時期流行”一耳三鉗”,就是在單邊耳朵同時戴三個耳環,這種戴法在現在的台灣原住民部落還能看到。而唐朝女子更狂野,會把耳環掛到髮髻上當步搖,走路時叮叮噹噹的特別迷人。最誇張的是明代貴婦,她們的耳墜常常長及肩膀,上面還綴滿珍珠寶石,簡直是把家當都掛在耳朵上!

這些老東西的工藝現在看來還是很厲害。像是點翠工藝要用翠鳥羽毛一片片貼上去,光做一對耳墜就要耗費幾十隻翠鳥。還有累絲技法,把金銀拉成比頭髮還細的絲再編織,現代工匠都很難複製。難怪故宮那些耳飾即使過了幾百年,在展櫃裡還是閃閃發亮,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古代耳飾


古代耳飾是誰在戴?從平民到貴族的佩戴差異

大家有想過在古代,耳飾可不是隨便戴的喔!從平民百姓到王公貴族,戴什麼耳環可是大有學問。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藏在耳朵上的身份密碼,保證讓你對古人穿搭有全新認識!

先說平民百姓,他們戴的耳飾通常很樸素,材質多是銅、木頭或獸骨,造型簡單沒什麼花俏裝飾。畢竟要下田幹活,太華麗反而礙事。有趣的是,有些朝代還規定平民不能戴特定材質的耳飾,像明朝就禁止庶民用金玉耳墜,被抓到可是要罰錢的!不過勞動人民也有自己的小聰明,會用曬乾的植物種子或果核來做耳飾,既便宜又特別。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至於貴族階級,那可就講究多了!看看這個對比表格就知道差多大:

類別 平民耳飾 貴族耳飾
材質 銅、木、骨 金、玉、珍珠、寶石
工藝 簡單打磨 精雕細琢,鑲嵌工藝
造型 圓環、小珠 龍鳳、花鳥、複雜垂墜
象徵意義 實用為主 地位、權力、家族標誌

特別要提的是,貴族女性的耳飾常常跟髮髻、項鍊成套搭配,講究一個整體感。像唐朝貴婦最愛那種長長的耳墜,走起路來搖曳生姿,超級吸睛!而且不同官階能戴的耳飾也有規定,比如清朝一品官員夫人可以戴東珠耳環,這可是身份象徵,普通有錢人也買不到呢。

說到有趣的小知識,有些朝代還流行過男子戴耳飾!像三國時期的名將關羽就有戴耳環的畫像流傳下來,這在當時是勇武的象徵。不過到了後期,男子戴耳飾就慢慢變成少數民族的習慣,漢人男子反而很少戴了。

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耳飾?中國古代耳飾發展史其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最早的耳飾是用獸骨、貝殼製成的,簡單卻充滿原始美感。到了商周時期,耳飾開始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貴族們佩戴的耳飾多用玉石、青銅打造,做工精細許多。這段時期的耳飾不僅是裝飾品,更被賦予了宗教和禮制的意義,可見古人對耳飾的重視程度。

秦漢時期耳飾的材質更加豐富,金銀開始被廣泛使用,造型也從簡單的圓環發展出各種幾何圖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代還出現了「珥璫」這種垂墜式耳飾,走路時會輕輕搖曳,相當優雅。魏晉南北朝時受外來文化影響,耳飾款式更加多元,波斯風格的寶石鑲嵌耳環在貴族間特別受歡迎。


朝代 材質 特色款式
新石器時代 獸骨、貝殼 簡樸穿孔式
商周 玉石、青銅 禮器造型
秦漢 金銀、玉 珥璫垂墜式
魏晉南北朝 金銀鑲寶石 異域風格

唐宋時期可以說是耳飾發展的黃金時代,工藝技術突飛猛進,出現了鏤空、累絲等高難度技法。唐代女性偏愛華麗大氣的耳墜,常常搭配髮髻上的步搖,走起路來叮咚作響;宋代則流行精緻小巧的耳釘,文人雅士也開始佩戴,展現低調的品味。這個時期的耳飾不僅是裝飾,更成為藝術品,有些甚至鑲嵌珍珠、寶石,價值連城。

明清兩代的耳飾發展到極致,特別是清代滿族婦女的一耳三鉗習俗,讓耳飾文化達到高峰。宮廷裡的耳飾多用東珠、翡翠等珍貴材料,民間則流行銀質耳環,上面常雕刻吉祥圖案。這個時期還出現了「耳挖子」這種實用又美觀的耳飾,一端是裝飾,另一端可以用來掏耳朵,充分展現古人生活智慧。

古代耳飾

古代耳飾有哪些種類?從耳璫到耳墜全解析,今天就帶大家穿越時空,看看古人怎麼用耳飾展現品味!這些精緻小物不只是裝飾,還藏著身份地位和時代美學,一起來挖寶吧~

首先講講最經典的「耳璫」,這是漢代超流行的款式,通常用玉或金屬做成圓柱形,直接穿過耳洞。貴族小姐們特別愛戴,因為走起路來會輕輕晃動,超有氣質!《後漢書》裡還記載過,皇后用的耳璫會鑲寶石,平民就只能用銅製的,根本是古代版的VIP標誌啊。

接下來這張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古代耳飾,讓你一目瞭然:

種類 流行朝代 材質 特色
耳璫 漢代 玉石、金屬 圓柱形,末端有裝飾
珥璫 唐代 金銀、珍珠 垂墜式,常有流蘇設計
耳環 宋元 銀、琺瑯 圓環狀,可開合
耳墜 明清 翡翠、寶石 精雕細琢,搭配鍊條

唐代開始流行「珥璫」,根本是古代版的時尚單品!這種耳飾會用金絲掛著珍珠或寶石垂下來,貴婦們參加宴會時,隨著舞步搖曳生姿,連詩人都寫「雲鬢花顏金步搖」來形容。最誇張的是楊貴妃,據說她的耳墜用了二十顆南海珍珠,走在路上叮叮噹噹的,根本是行動藝術品~

明清時期工藝大爆發,耳墜變得超精緻。匠人們會把翡翠雕成小葫蘆或靈芝形狀,再用細金鍊掛著,有些還會做成活動機關,像故宮收藏的「金累絲燈籠耳墜」,點蠟燭時真的能微微發光!這時候也開始流行「一耳三鉗」的戴法,滿族姑娘從小就要打三對耳洞,結婚時更要戴鑲東珠的耳飾,完全是身分認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