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高度這樣抓最舒服! | 樓梯每階多高才符合法規? | 家裡樓梯做多高最好走?

樓梯每階高度怎麼抓?這些眉角你一定要知道

每次爬樓梯覺得特別費力或容易絆倒嗎?其實關鍵就在樓梯每階高度的設計!台灣建築法規對階高有明確規範,一般建議在15-18公分最符合人體工學。太高會讓膝蓋負擔大,太低又容易踩空,這個細節真的會影響日常使用的舒適度喔!

常見樓梯階高標準

根據不同空間需求,階高設計也會有差異。這邊整理幾個台灣常見的標準給大家參考:

場所類型 建議階高範圍 法規依據
一般住宅 16-18公分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公共建築 ≦16公分 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商業空間 15-17公分 消防安全相關規定
夾層或閣樓 ≦20公分 需配合空間高度調整

階高與踏面深度的黃金比例

除了高度,踏面深度(就是階梯的深度)也很重要!師傅們常說的「階高+踏面≒45公分」是業界默契,像階高17公分搭配28公分踏面就很剛好。特別是家中有長輩的話,建議做成「低階高+深踏面」組合,走起來更穩。

特殊情況的調整技巧

遇到挑高夾層或空間受限時,有些人會想壓縮階高來減少總階數。但要注意!階高超過20公分就違反法規了,而且爬起來會像在登小山。這時候可以考慮旋轉梯或增加平台分段,像我們工作室最近做的案子,就在3.6米挑高空間用17公分階高搭配中繼平台,客戶反應走起來超順腳~

施工時容易忽略的細節

  1. 同一樓梯的階高要一致:誤差超過0.5公分就容易絆倒
  2. 首末階要特別檢查:常因地面材質厚度沒算準而「吃步」
  3. 無障礙坡道替代:公共空間若階高難調整,可改設1:12坡道

樓梯每階高度


樓梯每階高度怎麼量?簡單3步驟教你DIY測量

最近家裡想換新樓梯,還是單純想檢查舊樓梯的安全性?自己量測階高其實超簡單!不用花錢請師傅,只要準備捲尺和一點小技巧,3分鐘就能搞定。台灣很多老房子的樓梯其實都不太符合標準,容易讓人絆倒或膝蓋不舒服,自己先量過一次心裡比較有底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首先準備工具很簡單,只要一支夠長的捲尺(建議150公分以上)、筆和紙記錄數據就好。記得要從階梯最前緣的「踏面」垂直往下量到下一階的踏面,這才是正確的階高喔!很多人在陽台或防火巷的樓梯會直接量立面,其實是不準的。建議至少量3個不同階梯取平均值,因為老房子常有施工不平整的問題。

測量位置 建議測量方式 注意事項
踏面前緣 垂直向下量至下一踏面 避免量到磁磚接縫處
樓梯轉角 內外側各量一次 旋轉梯高度可能不均
最高/最低階 特別標註數據 通常與中間階略有差異

實際操作時,記得穿平底鞋站穩,單手扶牆保持平衡。如果發現階高差超過1.5公分就要特別注意,這種高低不平的樓梯對長輩真的很危險。我們家上次量就發現第三階特別高,後來用木工補土調整才解決。量完別忘了順便檢查踏面深度,理想是25-30公分,太淺的話腳掌會踩不穩。

大家有冇諗過為什麼樓梯階高不能隨便設計?安全考量大公開?其實樓梯嘅設計真係好有學問,唔單止要考慮美觀,更重要係要符合人體工學同安全標準。台灣嘅建築法規對樓梯設計有嚴格規定,尤其係階高同階深嘅比例,如果設計得唔好,好容易絆倒人或者行得好吃力。

一般嚟講,樓梯嘅階高最好控制在15-18公分之間,階深就要有26-30公分。呢個範圍係經過專家反覆測試,最符合大多數人嘅步距同抬腳高度。如果階高太高,行起嚟會好費力,特別係老人家同小朋友會覺得好辛苦;階高太低又會讓人容易踩空,增加跌倒嘅風險。

下面整理咗幾個常見場所嘅樓梯設計標準,大家可以參考下:


場所類型 建議階高範圍 (公分) 建議階深範圍 (公分)
一般住宅 16-18 26-28
公共建築 15-17 28-30
學校/幼稚園 14-16 28-30
醫院/長照機構 14-15 30-32

除咗階高同階深,樓梯嘅傾斜角度都好重要。理想嘅傾斜角度應該係30-35度左右,太斜會讓人行得好辛苦,太平又會佔用太多空間。另外,每一段樓梯最好唔好超過18階,中間要設置平台讓人休息,特別係公共場所更要注意呢點。

仲有就係樓梯嘅材質同防滑設計。台灣天氣潮濕,如果樓梯表面太光滑好容易發生意外。建議可以選用防滑磚或者加裝防滑條,特別係室外樓梯同浴室樓梯要特別注意。樓梯邊緣最好有明顯嘅顏色對比,等視力唔好嘅人都可以清楚分辨每一階嘅位置。

樓梯每階高度

居家樓梯階高多少最舒服?人體工學大解析

每次爬樓梯覺得膝蓋卡卡,或是下樓時要特別小心?其實這跟樓梯階高設計大有關係!台灣常見的透天厝或複層住宅,樓梯設計常常只考慮空間利用,忽略了人體工學。今天就來聊聊怎樣的階高走起來最輕鬆,讓你每天上下樓不再像在練深蹲。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樓梯階高最好落在16-18公分之間,這個高度最符合一般人膝蓋彎曲的自然角度。不過實際使用時,還要考慮到家中成員的身高差異。像是有老人家或小朋友的家庭,階高可以稍微降低到15公分左右,走起來會更安全舒適。另外階面深度建議至少要有25公分,這樣腳掌才能完整踩踏,不會有半懸空的危險感。

這邊整理一個常見樓梯規格對照表,給正在裝修或買房的朋友參考:

適用對象 建議階高 (公分) 階深 (公分) 備註
一般成年人 16-18 26-30 最符合人體工學
銀髮族/幼兒 14-16 28-32 降低跌倒風險
商業空間 15-17 28-30 需考量人流量
夾層小樓梯 18-20 22-25 空間受限時的折衷方案

實際走起來的感覺也很重要!建議在施工前可以用木板或紙箱模擬不同高度,全家人都試走看看。特別是如果家裡有人膝蓋不好,階高每減少1公分,長期下來對關節的負擔差很多。另外記得樓梯最好要有防滑處理,尤其是磁磚材質在台灣潮濕氣候下特別容易打滑,可以考慮加裝防滑條或選擇磨石子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