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盤原來是這個意思! | 古人説的白玉盤是什麼? | 白玉盤的典故你知道嗎?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提到「白玉盤意思」,原來這是在形容月亮像一個潔白無瑕的玉盤掛在天上。這個詞彙其實源自中國古代的詩詞,像是李白《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後來被用來比喻月亮的圓潤與明亮。在台灣,我們也常用「月娘圓圓像玉盤」這樣的說法來形容滿月的美麗景象。

說到月亮,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中秋節賞月的習俗了。這時候的月亮特別圓潤明亮,就像一個完美的白玉盤掛在天際。古人沒有現代的天文望遠鏡,卻能用這麼詩意的詞彙來描繪自然現象,真的很厲害。現在雖然科技發達了,但這種充滿詩意的形容方式,反而更讓人感受到月亮的神秘與浪漫。

白玉盤相關用語 意思解釋 使用場景
月如玉盤 形容月亮圓潤明亮 詩詞、文學作品
玉盤珍羞 比喻月光下的美景 古代文人雅集
冰輪 月亮的別稱 古典詩詞
嬋娟 形容月亮美好 中秋賞月時

在現代生活中,雖然我們比較少用「白玉盤」這樣的詞彙,但它所代表的那種對自然美景的讚嘆依然存在。像是用手機拍下滿月照片上傳社群時,還是會有人用「今晚的月亮像個大玉盤」來形容。這種古今相通的審美觀,也讓我們跟古人之間有了某種連結。下次抬頭看月亮時,不妨也試著用「白玉盤」來形容它,感受一下這份詩意的美好。

現在科技讓我們能隨時查詢月相,甚至用手機APP就能知道月亮什麼時候最圓。但無論科技怎麼進步,月亮帶給我們的那份感動還是一樣的。就像古人看著白玉盤般的月亮會思念家鄉,現在的我們看著月亮,也會想起遠方的親友。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或許就是「白玉盤意思」最動人的地方。

白玉盤意思

白玉盤到底是什麼?台灣人最常在哪裡看到它?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的日常生活超~級~有關!講到「白玉盤」,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中秋節的月亮,但其實在台灣,這個詞更常出現在我們每天吃飯的場景裡。沒錯,就是那個裝著白飯、閃閃發亮的陶瓷碗啦!台灣人習慣把這種素色、圓潤的白瓷飯碗叫做「白玉盤」,尤其是老一輩的長輩特別愛用這個說法。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這種白玉盤在台灣隨處可見,從家裡餐桌到巷口自助餐、熱炒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的特色就是樸素耐用,而且因為是白色,很容易看出有沒有洗乾淨(笑)。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遇到白玉盤的場合:

場合 出現頻率 特色
家庭用餐 ⭐⭐⭐⭐⭐ 通常是一整套,碗底可能有花紋
自助餐店 ⭐⭐⭐⭐ 比較厚實,耐摔耐用
熱炒店 ⭐⭐⭐ 常搭配紅色或藍色邊緣
學校營養午餐 ⭐⭐ 塑膠材質仿陶瓷的也很常見

說到白玉盤的由來,其實跟台灣早期的陶瓷產業很有關係。像是鶯歌、苗栗這些地方以前都是陶瓷重鎮,生產大量這種實用的白瓷餐具。現在雖然很多都改從中國進口,但老一輩還是會堅持用台灣本地產的,說是用起來比較有「人情味」。而且你知道嗎?這種碗裝熱湯不容易燙手,邊緣的弧度剛好適合台灣人吃飯的習慣,難怪能成為國民餐具啊!

在台灣的傳統市場裡,現在還是買得到這種白玉盤,價格超級親民,一個大概20-30塊台幣就有。有些老師傅做的還會在碗底留下手作的痕跡,跟工廠大量生產的就是不一樣。下次去阿嬤家吃飯時,不妨仔細看看碗底,搞不好會發現驚喜的印章或刻痕喔!

為什麼古人把月亮叫做白玉盤?原來背後有這些故事。這個充滿詩意的稱呼,其實蘊含著古人對月亮的浪漫想像與生活智慧。在古代沒有電燈的時代,月亮是夜晚最重要的光源,那皎潔的圓盤高掛天空,就像一塊溫潤的白玉懸在空中,照亮人間。

古人觀察月亮時,發現它不僅圓潤光滑,還會隨著時間變化陰晴圓缺。這種特性讓他們聯想到生活中常見的玉盤,特別是那種用來盛放珍饈美饌的白玉器皿。於是文人雅士們便用「白玉盤」來形容月亮,既形象又雅致。

古代月亮別稱 由來典故
白玉盤 形似玉製餐盤,圓潤皎潔
冰輪 形容月光如冰般清冷透亮
嬋娟 取自《楚辭》中對月亮的擬人化描寫

除了「白玉盤」,古人還根據月亮的各種形態和特性,創造出許多美麗的稱呼。比如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就寫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可見這個稱呼在唐代就已經很流行了。當時的人們晚上抬頭望月,那輪明月真的就像一個發光的玉盤掛在天上,難怪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這種將自然景物與日常生活用品相比擬的習慣,反映了古人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他們不僅用實用的眼光看待月亮,更賦予它藝術的美感與文化的內涵。從青銅器時代開始,玉在中國文化中就代表著純潔與高貴,用「白玉」來形容月亮,也暗含著對這顆夜明珠的崇敬之情。

白玉盤意思

白玉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歷史愛好者必看

各位歷史迷注意啦!今天要來聊聊「白玉盤」這個超有詩意的詞,到底是從哪個朝代開始出現的?這個問題連很多資深文青都不一定答得出來呢!其實啊,「白玉盤」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而且跟我們熟知的「詩仙」李白大有關係喔!

說到這裡,先給大家整理個小表格,看看唐朝詩人怎麼用「白玉盤」:

詩人 作品名稱 使用情境 年代
李白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盛唐時期
杜甫 《月圓》 「玉盤初上,金波欲流」 中唐時期
白居易 《琵琶行》 「大珠小珠落玉盤」 晚唐時期

從表格可以看到,李白在《古朗月行》裡把月亮比作「白玉盤」,這應該是現存文獻中最早的記錄了。這首詩寫的是小朋友天真地把月亮當成白玉做的盤子,超級生動可愛的啦!而且這種比喻在唐朝超級流行,後來很多詩人都跟著用,像是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咖也都愛用「玉盤」來形容月亮呢!

有趣的是,唐朝人對玉器的熱愛也反映在這個詞上。當時長安城的貴族超愛用白玉做的餐具,所以詩人們看到圓圓的月亮,自然就聯想到家裡那些高級的白玉盤子。這種生活化的比喻,現在讀起來還是覺得好親切,完全能想像當時的場景耶!不過要提醒大家,雖然「白玉盤」在唐朝文學很常見,但考古發現的實物白玉盤其實更早,商周時期就有了,只是那時候還沒用來形容月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