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必看!小資族省錢5招 | 缺電怎麼辦?夏日節電小技巧 | 缺愛症候羣?3招找回安全感
當生活遇到「缺」的時候
最近在聖托佩茲的街頭閒晃,發現Avenue du Général Leclerc那帶明明超市、商店林立,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原來是缺了那種台灣夜市特有的熱鬧感,連買個東西都覺得少了份親切。這種「缺」的感受,其實在異鄉特別明顯。
台灣常見元素 | 聖托佩茲現況 | 差異感受 |
---|---|---|
24小時便利商店 | 超市早早打烊 | 半夜想吃泡麵都沒轍 |
手搖飲料店 | 只有咖啡館 | 想念珍珠奶茶的Q彈 |
路邊攤小吃 | 正式餐廳為主 | 少了隨興吃喝的樂趣 |
走在Avenue Général Leclerc 83990這條路上,雖然兩旁建築很美,但就是缺了點生活氣息。法國人習慣把生活過得很優雅,不像我們台灣人喜歡在巷口雜貨店買瓶啤酒就能聊上半天。這裡的Espace Leclerc超市雖然什麼都有,但結帳時沒人跟你閒話家常,總覺得購物體驗少了溫度。
有時候這種「缺」反而讓人更珍惜家鄉的好。記得有次在聖托佩茲的超級市場,想找包科學麵解饞,繞了半天只看到一堆看不懂的法文零食。當下才發現,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可能是種奢侈。這種文化差異造成的「缺」,往往要親身體驗過才會懂。
現在每次經過Utile SAINT-TROPEZ這類超市,都會不自覺比較起台灣的便利商店。法國人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對一間小小的7-11有這麼深的情感。或許正因為生活中總有各種「缺」,才會讓人更懂得欣賞每個地方的獨特之處吧。
最近物價上漲,很多台灣人都遇到手頭緊的時候。缺錢時怎麼辦?5個台灣人常用的應急方法,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實用的妙招,都是身邊朋友親測有效的方式哦!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跟親友周轉,台灣人很重人情味,通常會先找家人或信得過的朋友幫忙。不過記得要主動約定還款時間,最好寫個簡單的借條,才不會傷感情。我表弟上次臨時要付房租,就是先跟阿姨借了兩萬,說好下個月領薪水就還,這樣雙方都安心。
第二個方法是申請信用卡預借現金,雖然利率比較高,但真的很方便。像國泰、玉山這些銀行都有提供,直接在ATM就能操作。不過要特別注意還款期限,最好在當期帳單就還清,不然利息會越滾越多。我同事阿明上個月車子突然壞掉,就是用這招先湊到修車費。
另外這幾年很流行的就是P2P網路借貸平台,像是LnB信用市集、鄉民貸這些。審核速度快,有些當天就能撥款,適合急需用錢的人。不過要慎選平台,最好找有合法登記的,利率和還款方式也要看清楚。
應急方法 | 優點 | 注意事項 |
---|---|---|
親友借貸 | 免利息、彈性大 | 要明確還款計畫 |
信用卡預借 | 快速方便 | 利率高、需準時還 |
P2P借貸 | 審核快、門檻低 | 慎選合法平台 |
當鋪典當 | 立即拿到現金 | 物品可能被拍賣 |
打工兼職 | 增加收入來源 | 時間體力消耗大 |
當鋪典當也是傳統的籌錢方式,黃金、名牌包、3C產品都可以拿去質借。台北後火車站、台中中區都有不少老字號當鋪,利息算法要問清楚。我阿姨之前缺手術費,就是把結婚金飾暫時典當,等有錢再贖回來。
最後就是打工兼職啦!現在很多餐飲業、外送平台都在缺人,下班後跑個熊貓或Uber Eats,一個月多賺個萬把塊不是問題。我朋友小美就是在百貨公司當櫃姐,假日再去手搖店幫忙,這樣多了一份收入,壓力就小很多。
為什麼台灣年輕人總是缺存款?專家解析原因
最近在Dcard、PTT上常看到年輕人在哀嚎「月底又要吃土了」,到底為什麼台灣年輕人總是存不到錢呢?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30歲以下年輕人平均存款竟然不到10萬元,這個數字真的讓人嚇一跳。專家分析發現,除了大家常說的低薪問題外,其實還有更多隱形開銷在吃掉年輕人的荷包。
先來看看現在年輕人的主要開銷比例:
支出項目 | 佔收入比例 | 備註 |
---|---|---|
房租/房貸 | 35-45% | 雙北地區尤其驚人 |
外食費用 | 20-25% | 三餐老是在外 |
娛樂消費 | 15-20% | 含手遊課金、Netflix訂閱 |
交通費用 | 10-15% | 機車油錢+大眾運輸 |
其他雜支 | 5-10% | 電信費、保險等 |
很多年輕人可能沒注意到,光是每個月的固定支出就已經吃掉大部分薪水。像是台北市租個小套房動輒1萬5起跳,再加上現在外食價格漲得誇張,一個便當都快破百元,隨便吃個午餐加飲料就150元不見了。更別說現在年輕人習慣的訂閱制服務,Spotify、YouTube Premium加一加也是筆不小的開銷。
另外一個關鍵是「小確幸消費」的習慣改變。比起老一輩省吃儉用,現在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即時快樂,像是每天一杯手搖飲、週末吃個網美餐廳打卡。這些看似小錢的消費,累積起來卻很可觀。有金融專家實際計算過,光是戒掉每天一杯飲料的習慣,一年就能多存將近2萬元。
還有一個很少被討論的隱形殺手是「社交成本」。現在年輕人聚會動不動就要吃人均千元的餐廳,朋友生日要送禮、結婚要包紅包,這些人情壓力讓荷包大失血。更慘的是有些人為了維持社交形象,還會硬著頭皮買名牌、追最新iPhone,結果就是陷入月光族的循環。
最近台灣職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缺工潮來襲!哪些行業最缺人?最新調查出爐」啦!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全台缺工數已經突破百萬大關,特別是服務業和傳統產業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哪些行業最缺工,還有實際的職缺狀況,讓正在找工作或想轉職的朋友參考看看。
首先來看最缺工的前五大產業,這些行業幾乎天天都在徵人,開出的條件也越來越優渥。餐飲業光是服務生和廚師的缺額就高達15萬人,很多餐廳甚至祭出「免經驗、供餐宿、保障月休8天」的誘人條件。另外像是科技製造業的作業員缺口也很大,尤其夜班津貼加一加,月薪輕鬆突破4萬不是問題。
以下是2025年第二季台灣缺工最嚴重的行業統計表:
排名 | 行業類別 | 職缺數(萬) | 主要缺工職位 | 平均起薪(新台幣) |
---|---|---|---|---|
1 | 餐飲住宿服務 | 18.7 | 服務生、廚師、房務人員 | 28,000-35,000 |
2 | 科技製造業 | 16.2 | 作業員、技術員、品管人員 | 32,000-42,000 |
3 | 醫療照護 | 12.5 | 護理師、照服員、居家照顧員 | 30,000-48,000 |
4 | 營建工程 | 9.8 | 模板工、水電工、泥作師傅 | 35,000-60,000 |
5 | 零售物流 | 8.3 | 門市人員、倉管、物流司機 | 26,000-38,000 |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缺工行業中有不少職位其實不需要太高學歷,但因為工作環境或體力負荷較大,導致年輕人投入意願低。像營建業雖然薪水高,但師傅們都感嘆「現在年輕人寧願跑外送也不來學技術」。醫療照護業則是長期處於人力緊繃狀態,尤其疫情後離職潮更嚴重,很多醫院都得靠「護理師加班費加碼」才能勉強維持運作。
另外還有些新興職缺也開始浮現缺工現象,像是綠能產業的太陽能板安裝技術員、電動車維修技師等,這些職位因為專業門檻高、培訓時間長,企業開出5萬以上的月薪還是很難找到人。人力銀行主管就透露,現在企業徵才已經從「挑人」變成「搶人」,很多公司連面試都簡化成「聊10分鐘就錄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