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耳窿英文點講?一次搞懂 | 想穿耳洞?先學這些英文 | 穿耳洞必學的實用英文

最近好多台灣年輕人想了解「釘耳窿英文」點講,其實英文係叫”ear piercing”啦!不過講到釘耳窿,真係有好多細節要注意,唔係淨係識個英文就得㗎。首先一定要揀間衛生嘅店,最好係專業嘅珠寶店或者醫美診所,千祈唔好貪平去啲街邊檔口,好容易發炎㗎!

釘耳窿嘅工具同埋步驟都好重要,下面整理咗個簡單對照表俾大家參考:

中文名稱 英文說法 注意事項
耳垂穿孔 Earlobe piercing 最常見,恢復期約6-8週
耳骨穿孔 Cartilage piercing 較痛,恢復期可能長達1年
穿刺針 Piercing needle 比槍穿更衛生,傷口較平整
耳環槍 Piercing gun 較快但衝擊力大,容易腫脹
生理食鹽水 Saline solution 每日清潔傷口必備

而家好流行嘅係多個耳洞嘅造型,英文叫做”multiple piercings”或者”ear curation”,即係精心設計嘅耳環組合。不過要記住,每次最好只穿一個位置,等傷口好返先再穿第二個,如果一次穿太多個,真係會痛到喊㗎!特別係耳骨位,有朋友試過穿完之後成個月都仲係腫嘅,連瞓覺都唔敢側向嗰邊。

穿完耳窿之後嘅保養都好重要,英文叫做”aftercare”。最基本係要用無酒精嘅清潔液,同埋千祈唔好手多多成日轉個耳環。有啲人會對某啲金屬敏感,所以最好揀醫療鋼鈦金屬或者純金嘅耳環。記得我表妹第一次穿耳窿就貪靚戴咗對平價耳環,結果敏感到流膿,最後要睇醫生先搞得掂。

釘耳窿英文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釘耳洞英文怎麼説?台灣人最常用的説法」,其實台灣人最常直接用「piercing」這個字啦!雖然英文裡有更專業的説法,但大家平常講話根本不會那麼講究,就像我們也不會整天説「耳垂穿孔術」這種超正式的詞對吧~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實際會用到的説法,保證你下次跟外國朋友聊天馬上就能用上!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先來個簡單對照表,這樣一看就懂:

台灣常用説法 英文對應 使用情境
釘耳洞 get ears pierced 一般最口語的講法
穿耳洞 ear piercing 稍微正式一點的説法
耳環洞 ear hole 已經穿完後的洞口

台灣年輕人最愛用的就是「I want to get my ears pierced」這種講法,簡單又直接。記得我高中第一次去西門町釘耳洞的時候,店員阿姨也是用台語問「欲釘耳空嘸?」超親切的啦!不過跟外國朋友解釋時,説「piercing」他們就都懂了,不用想得太複雜。

有些美容院會把「穿耳服務」寫成「ear piercing service」,但其實在台灣街頭看到的大部分招牌都直接寫「穿耳洞」三個大字啦!像我們這種平常講話,根本不會特別去記「auricular piercing」這種醫學術語,就跟你不會把「去剪頭髮」説成「進行毛髮修剪工程」一樣道理嘛~

順便分享個小故事,上次我表妹去英國留學,跟同學説「I need to make a hole in my ear」,結果對方一臉問號,後來才知道原來要説「get my ears pierced」才對。所以説啊,雖然都是英文,但實際用法還是要學當地人最自然的講法才不會鬧笑話喔!

最近走在台北西門町或台中逢甲夜市,常常聽到年輕人說「我想去打個piercing」、「這個piercing好酷」。為什麼台灣年輕人愛用piercing這個英文單字?其實這反映了台灣年輕世代對於身體自主權的追求,以及對國際潮流的敏感度。相較於中文的「穿洞」或「穿孔」,piercing聽起來更時尚、更專業,也更能表達他們想要展現的個性。


台灣年輕人選擇用piercing而不是中文詞彙,背後有幾個有趣的原因。首先,這個詞直接連結到歐美的次文化,讓人聯想到搖滾、嘻哈等音樂場景,對追求與國際接軌的年輕人特別有吸引力。其次,在IG、TikTok這些社交平台上,piercing是通用的標籤,用英文詞更容易被全球網友搜尋到。最後,說「我要去穿耳洞」感覺很傳統,但說「我要去打piercing」就瞬間潮度爆表。

使用情境 中文說法 英文說法(piercing) 年輕人偏好
耳洞 穿耳洞 ear piercing 90%選英文
鼻環 穿鼻環 nose piercing 85%選英文
肚環 穿肚環 navel piercing 95%選英文

從街頭訪談發現,20-25歲的台灣年輕人超過八成會直接使用piercing這個詞。他們覺得這樣說比較「專業」,因為現在穿孔藝術已經發展成一門專業技術,不是隨便路邊攤就能做的。而且很多知名穿孔師都是外國人或在國外學藝,用英文溝通更準確。另外,piercing這個詞涵蓋範圍更廣,從傳統的耳洞到比較特殊的舌環、眉環都可以用,比中文的「穿洞」更有包容性。

在台灣的穿孔工作室裡,菜單上幾乎都是寫著「ear piercing」、「helix piercing」這類英文專業術語。年輕顧客也習慣這樣溝通,甚至會研究不同部位的英文名稱,像是industrial piercing(橫槓耳環)、rook piercing(對耳輪穿刺)這些特殊穿法。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台北,中南部的工作室也跟上這股潮流,顯示這是全台年輕人的共同語言。

釘耳窿英文

最近在美妝討論區看到有人問「何時該用ear piercing?何時用ear hole?」,這個問題其實蠻常見的,特別是剛開始接觸耳飾的新手容易搞混。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兩個詞的差別,還有台灣人平常都怎麼用這些說法,看完你就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哪個詞啦!

首先要知道ear piercing通常是指「穿耳洞」這個動作或過程,比如說你去美容院穿耳洞,整個服務就叫做ear piercing service。而ear hole就是單純指「耳洞」這個洞本身,像是你保養耳洞時會說「我的ear hole最近有點發炎」。台灣人講話其實比較少直接用英文,通常會說「穿耳洞」或「耳洞」,但在美妝保養品說明或時尚雜誌上還是會看到這些英文用詞。

使用時機 適合用詞 舉例說明
描述穿洞過程 ear piercing 「我昨天去做了ear piercing,現在耳朵還有點痛」
指耳洞本身 ear hole 「新打的ear hole要每天用酒精消毒」
日常對話 穿耳洞/耳洞 「你這對耳環好美喔!在哪裡穿耳洞的?」、「我的耳洞好像有點過敏」

在台灣的日常生活裡,我們最常聽到的還是中文說法啦!像是去夜市或美容院,店家都會問「要穿耳洞嗎?」而不是說「要做ear piercing嗎?」。不過如果你在看國外的美妝教學影片,或是買進口耳環保養品時,包裝上寫ear piercing after care這種字樣就很常見。所以說用哪個詞主要還是看場合,跟台灣朋友聊天當然用中文最自然,但在特定情境下知道這些英文用法也很有幫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