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龜必看!5個常見錯誤別犯 | 烏龜飼養超簡單!從零開始教學 | 養龜新手QA:第一次就上手

最近好多朋友開始養烏龜當寵物,但其實養烏龜注意事項比想像中多耶!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小知識,讓你的龜龜可以過得健康又開心~

首先講講飼養環境,烏龜雖然看起來很耐命,但其實對環境超級敏感。建議新手從巴西龜或斑龜開始養,這些品種比較好照顧。飼養箱一定要夠大,至少要讓龜龜能自由轉身游泳。如果是幼龜,水深不要超過龜殼高度的2倍,成龜的話可以深一點。記得要準備一塊能讓牠們完全離開水面的陸地區域,烏龜是需要曬太陽和休息的!

說到曬太陽,這點超重要!烏龜需要UVB紫外線來幫助鈣質吸收,不然容易得軟殼症。每天至少要讓牠們曬1-2小時太陽,如果沒辦法天天曬,就要準備專業的爬蟲用UVB燈。但要注意溫度不能太高,夏天中午的太陽太毒辣反而會傷害龜龜喔~

再來談談餵食,很多人以為烏龜只吃飼料就好,其實牠們需要多樣化的飲食。幼龜可以每天餵一次,成龜2-3天餵一次就夠了。記得要根據龜龜的頭部大小來決定餵食量,一次不要給太多,不然水質會很快變差。下面整理一個簡單的餵食參考表:

食物類型 頻率 注意事項
專用龜飼料 每週3-4次 選擇品質好的品牌
新鮮蔬菜 每週2-3次 推薦地瓜葉、空心菜
活體餌料 每週1-2次 如紅蟲、麵包蟲
水果 偶爾當點心 避免柑橘類

水質管理也是養龜的關鍵,烏龜吃喝拉撒都在水裡,水質不好很容易生病。建議每週換水1-2次,換水時記得要用除氯劑處理過的水。過濾器可以減輕換水頻率,但還是要定期清潔。水溫最好維持在24-28度之間,冬天記得使用加溫棒,台灣的冬天對烏龜來說還是太冷了。

最後提醒一下,養烏龜是長期承諾喔!很多品種都能活20年以上,有些甚至能活到50歲。所以決定要養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能不能負擔這麼長期的照顧責任。如果已經養了,就要好好對待這些小生命,牠們雖然不會說話,但也是會感受到主人的愛心的~

養烏龜 注意事項


新手第一次養烏龜該準備哪些東西?養龜新手必看攻略

最近越來越多人開始養烏龜當寵物,畢竟牠們可愛又療癒,而且照顧起來相對簡單。不過就算是養龜新手也別以為隨便拿個盆子裝水就能養,該準備的裝備還是不能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養龜必備的清單,讓你的龜龜住得舒服又健康。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飼養容器,建議選擇比烏龜體型大5倍以上的空間。如果是幼龜,可以用整理箱或塑膠缸;成龜則推薦使用玻璃缸或專業的龜缸。記得水位要根據龜種調整,像巴西龜這種水性好的可以深一點,而陸龜則需要設置陸地區。容器裡還要準備曬台或浮島,讓烏龜可以爬上來休息和曬背。

再來就是環境設備的部分,烏龜是變溫動物,對溫度很敏感。加溫棒和UVB燈是必備的,水溫建議維持在25-28度,曬背區則要32-35度。過濾器也很重要,可以減少換水頻率,建議選擇比缸子容量大1.5-2倍的型號。另外記得準備溫度計隨時監控水溫。

必備物品 功能說明 建議規格
飼養容器 烏龜的生活空間 比龜體大5倍以上
加溫棒 維持水溫 25-28度
UVB燈 提供紫外線 每天照射8-10小時
過濾器 保持水質清潔 容量大於缸子1.5倍
曬台 提供休息區域 材質防滑不易翻覆

食物方面,幼龜建議每天餵食,成龜可以2-3天餵一次。市售的龜糧很方便,但最好搭配新鮮食材如小魚、蝦仁、蔬菜等。鈣質補充也很重要,可以準備墨魚骨或鈣粉。餵食時要注意分量,通常以烏龜頭部大小為準,避免餵太多造成水質惡化。

最後別忘了準備一些常用藥品,像眼藥水、龜殼保養液等,以備不時之需。剛帶回家的烏龜可能會緊張不吃東西,這是正常的,給牠們幾天適應環境就好。記得定期換水,保持環境清潔,這樣你的龜龜才能健康長大喔!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烏龜適合養在室內還是室外?環境選擇重點」這個問題,其實答案要看龜種和飼養環境來決定啦!台灣常見的巴西龜、斑龜這些水龜,室內外都能養,但要注意溫差和空間問題。陸龜的話就要更小心,像蘇卡達這種大型龜,室外空間才夠牠們活動,但冬天還是要搬進室內保暖喔!

養烏龜最重要的就是模擬原生環境,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關鍵點:


飼養方式 優點 注意事項
室內飼養 溫度好控制、避免天敵 要定期曬太陽燈、注意通風
室外飼養 自然陽光、活動空間大 要做好防逃措施、注意防曬

室內養的話,建議用大型整理箱或專業水族箱,水深至少要超過龜殼高度。記得放塊浮島讓牠們休息,我家斑龜最愛趴在浮島上曬燈了!過濾器也很重要,不然換水會換到懷疑人生。冬天寒流來記得開保溫棒,水溫維持在25-28度最剛好。

如果是放養在陽台或庭院,防逃措施一定要做好。烏龜爬牆功力超強,我家上次就發生過巴西龜越獄事件,找了好久才在花盆後面發現牠。還有遮陰處要夠多,台灣夏天太陽太毒辣,龜殼都會曬到燙傷。可以種些耐陰植物或放磁磚給牠們躲太陽。

養烏龜 注意事項

為什麼我的烏龜都不吃東西?常見原因解析

最近有養烏龜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家裡的龜龜突然對食物興致缺缺,這真的會讓人很擔心耶!其實烏龜不吃東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環境問題、健康狀況或是季節變化影響。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常見的原因,幫助你找出問題所在。

首先要注意的是環境溫度,烏龜是變溫動物,太冷的時候代謝會變慢。如果水溫低於20°C,很多烏龜就會開始拒食。建議用加溫棒維持在25-28°C左右,特別是台灣冬天雖然不算很冷,但室溫有時候也會讓水溫降太低喔!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環境壓力,像是剛換新環境、缸裡有其他烏龜搶地盤,或是周圍太吵雜。烏龜其實很敏感,建議給牠們一個安靜的空間,水質也要保持乾淨。記得換水不要太頻繁,一次換1/3就好,水溫變化太大龜龜會緊張。

健康問題也是要留意的,如果烏龜除了不吃還出現眼睛腫、殼變軟、活動力下降等症狀,可能是生病了。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或寄生蟲問題,這時候就要趕快帶去看爬蟲類獸醫啦!

以下是幾種常見情況的快速對照表:

可能原因 伴隨症狀 建議處理方式
溫度太低 活動力下降、常待在同個地方 使用加溫棒調整水溫
環境壓力 縮頭縮尾、躲藏時間變長 減少環境變動、提供躲藏處
呼吸道感染 張嘴呼吸、鼻孔有分泌物 盡快就醫治療
寄生蟲 糞便異常、體重減輕 獸醫檢查後驅蟲

季節變化也會影響食慾,特別是秋天到冬天的過渡期。有些烏龜會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食量自然減少。但台灣氣候溫暖,多數寵物烏龜不需要冬眠,只要保持適當溫度就能正常進食。如果龜龜超過兩週都不吃東西,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協助比較保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