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墨耘寫出你的故事 | 新手必學!筆墨耘基礎教學 | 如何用筆墨耘提升寫作質感

喺數位時代仲堅持用紙筆寫作嘅人,大概都係鍾意「笔墨耘」帶嚟嘅儀式感。雖然YouTube同其他社交平台咁方便,但係用筆墨耕耘文字嘅樂趣,始終係打字取代唔到嘅。我哋成日掛住撳手機,反而忘記咗寫字嗰種實在嘅觸感,同埋墨水喺紙上慢慢暈開嘅美感。

講到「笔墨耘」,其實可以分幾個層面嚟睇:

類型 工具選擇 適合場合
日常筆記 原子筆/鋼筆 開會紀錄、購物清單
書法練習 毛筆+墨硯 靜心修養、節日揮春
創作手稿 鋼筆/沾水筆 小說、詩歌原稿
藝術創作 水彩筆+墨汁 水墨畫、插畫

而家好多人習慣用YouTube學嘢,連書法教學都係睇片多過實際練習。但係「笔墨耘」最緊要係親手落筆嘅過程,唔係齋睇唔做。記得細個學寫字,老師成日話「字如其人」,而家諗返都覺得好有意思。每次提筆,墨水嘅濃淡、筆劃嘅粗細,都反映緊當下嘅心情同狀態。

我發現而家文具店嘅墨水顏色愈出愈多,除咗傳統嘅黑藍紅,仲有啲特別色系好似秋楓褐、暮靄紫咁。買支好筆同靚墨水,寫起字上嚟真係會開心啲。有時夜晚得閒,開住枱燈慢慢寫日記,個種感覺同對住電腦打字完全唔同,好似時間都過得慢啲咁。

雖然話而家好多嘢都可以喺YouTube搵到教學,但係「笔墨耘」呢種傳統技藝,真係要自己落手落腳先學得識。就算寫得唔靚都冇所謂,最緊要係享受個過程。我成日覺得,用筆寫低嘅嘢特別有溫度,可能就係因為每一筆都帶住當下嘅情感掛。

笔墨耘


最近在台灣的文青圈掀起一股「1. 什麼是筆墨耘?台灣文青都在瘋的書寫新趨勢」,簡單來說就是把傳統書法跟現代手帳結合的創作方式。不像以前寫書法要正襟危坐,筆墨耘更隨性自在,用毛筆、鋼筆甚至麥克筆都可以,重點是在日常中找到書寫的樂趣。很多咖啡廳現在都看得到年輕人在那裏邊喝拿鐵邊寫筆墨耘,把生活小事用漂亮的字體記錄下來,整個畫面超有質感!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筆墨耘之所以會紅,主要是因為它打破了大家對書法的嚴肅印象。以前覺得書法就是要寫春聯或抄心經,現在年輕人把它變得很生活化,像寫日記、抄歌詞都能玩出創意。而且工具也不用太講究,從百元有找的平價毛筆到進口鋼筆都能用,重點是寫出自己喜歡的感覺。

筆墨耘常用工具 價格區間 適合新手程度
學生用毛筆 NT$50-150 ★★★★★
玻璃筆 NT$300-800 ★★★★☆
鋼筆 NT$500-3000 ★★★☆☆
軟頭麥克筆 NT$100-300 ★★★★★

玩筆墨耘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自由混搭風格,有人喜歡寫古風小楷,也有人愛用現代字體寫英文歌詞。Instagram上#筆墨耘 的標籤已經累積超過十萬則貼文,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作品。不少文創小店也開始賣專門的筆墨耘本子,紙質特別選過不會暈墨的那種,內頁還有格線輔助,對新手超級友善。

說到入門訣竅,老手們最常建議先從基本筆畫開始練。不用急著寫整篇,每天花10分鐘練習「永字八法」就很夠了。等手感出來後,可以試著把日常對話或喜歡的句子寫下來,慢慢就會找到自己的風格。現在連便利商店都買得到練習用的水寫布,不用墨水就能重複寫,超級方便!

2. 誰適合玩筆墨耘?從新手到老手都能享受的書寫樂趣,這款書寫工具真的超級百搭!不管你是第一次拿鋼筆的手殘黨,還是練字練到出神入化的書法大師,筆墨耘都能讓你寫得超順手。它的筆尖設計超貼心,新手不用怕刮紙,老手也能感受到筆鋒轉折的細膩變化,難怪在台灣文具社團裡被推爆!

先來看看不同階段的使用者怎麼玩轉筆墨耘:


使用者類型 適合玩法 小貼士
完全新手 從基本筆畫開始練習,搭配矽膠握筆器 建議選F尖,粗細適中好控制
上班族 日常簽文件、寫手帳 快乾墨水不怕暈染,開會記錄超方便
學生黨 抄筆記、寫作業 長時間書寫不累手,考試作文加分利器
書法愛好者 臨摹古帖、創作作品 可換彈性尖,楷書行書隨心切換

很多媽媽會買給小朋友當第一支鋼筆,因為它的三角握位設計超符合人體工學,連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都能輕鬆寫出漂亮字。我們文具店老闆就說,有個阿公天天來買墨水,原來是用筆墨耘抄佛經,一寫就是二十年,現在連孫子都跟著他一起練字。這種從8歲到80歲都能找到樂趣的書寫體驗,真的很少見啦!

進階玩家最愛它的改裝潛力,換個筆尖就是不同世界。上次看到有人把筆桿改成台灣檜木,搭配24K金尖,寫起來那個手感啊…(搖頭讚嘆)。不過就算是最陽春的塑膠款,出墨依然穩定得沒話說,難怪PTT文具版常有人說「買了筆墨耘後,其他筆都回不去了」。

笔墨耘

3. 何時開始筆墨耘最適合?掌握黃金書寫時段的秘訣,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剛開始寫作的朋友。其實啊,寫作時間就像吃早餐一樣,每個人適合的時段都不太一樣,但還是有幾個公認的「精神最好時段」可以參考。我自己試過各種時間寫作,發現清晨和深夜特別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可能是因為這兩個時段比較少被打擾吧。

先來看看不同時段的優缺點比較:

時段 優點 缺點
清晨5-7點 頭腦清醒、環境安靜 要早起、冬天較困難
上午9-11點 精神飽滿、創造力佳 容易被工作或瑣事打斷
下午2-4點 適合邏輯性寫作 容易昏昏欲睡
晚上8-10點 情緒豐富有靈感 可能累積一天疲勞
深夜11點後 絕對安靜、思緒清晰 影響睡眠、長期傷身

我自己最喜歡清晨5點半到7點這段時間,泡杯熱咖啡,趁著家裡其他人都還在睡的時候寫作效率特別高。不過這需要前一天晚上早睡,對夜貓子來說可能有點困難。如果是上班族的話,晚上8-10點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把一天累積的想法好好整理出來。重點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生理時鐘的時段,強迫在精神不濟的時候寫作只會事倍功半。

有些人會問:「一定要固定時段寫作嗎?」其實也不一定啦,像我有時候靈感來了,就算是在捷運上也會用手機備忘錄趕快記下來。但如果你想要培養長期寫作習慣,固定時段真的很有幫助。就像運動一樣,把寫作時間排進每日行程表,身體自然會記住這個節奏。我認識的幾位專欄作家,他們都有自己雷打不動的寫作時段,有人甚至連續十幾年都在同一個時間寫作,這種紀律性真的很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