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門路」英文怎麼説?台灣人最常搞錯 | 門路的英文不是window!一次搞懂 | 老外都這樣説!門路的道地英文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在問「門路 英文」要怎麼說,其實這個詞在英文裡有好幾種表達方式,端看你想要表達的具體意思。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用的說法,還有實際使用的情境,讓你在跟外國朋友聊天時更順暢。

首先,最直接的翻譯是”connections”或”channels”,這兩個單字都能表達「有特殊管道」的意思。比如說你想表達「他在政府部門有門路」,就可以說”He has connections in the government”。如果是商業上的門路,用”business channels”會更貼切。這兩個詞在職場上特別常用,尤其是談到人脈資源的時候。

另外一個常見的說法是”know-how”,這個詞比較偏向「專業知識」或「訣竅」的意思。像是「他很有做生意的門路」可以翻譯成”He has the know-how to do business”。這個詞在談論技術或專業領域時特別好用,因為它包含了知識和經驗的雙重意義。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情境的對照表:

中文說法 英文翻譯 使用情境
他在業界很有門路 He has good connections 談論人脈資源時使用
找投資的門路 investment channels 商業合作或資金籌措
做生意的門路 business know-how 討論經營技巧與經驗
沒有門路 no connections/channels 表達缺乏管道或資源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有人用”window”來表達「窗口」或「門路」的意思,這其實是個常見的錯誤。就像前陣子網路上討論的,聯絡窗口的正確說法是”contact person”或”liaison”,而不是直接翻譯成”window”。這種直譯的錯誤要特別小心,免得鬧笑話。

在實際對話中,這些詞的用法還是要看語境。比如說你想表達「我認識一個有門路的人」,可以說”I know someone with connections”;如果是想說「這行要有門路才做得起來」,則可以說”This industry requires good connections to succeed”。多練習幾次就會發現,這些表達方式其實很自然就能脫口而出。


門路 英文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什麼是『門路』的英文?台灣人最常用的説法其實就是「connection」啦!在台灣的日常對話中,當我們講到「有門路」的時候,通常就是指認識對的人、有特殊的管道或關係可以搞定事情。這種用法在職場、做生意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畢竟在台灣社會,人脈和關係往往能讓事情進行得更順利。

說到「門路」的英文表達方式,台灣人最習慣用的就是「connection」,這個詞簡單直接又好記。不過其實還有其他幾種說法也蠻貼切的,像是「channel」、「contact」或是「in」,這些都可以用來表達「有特殊管道」的意思。下面整理一個表格給大家參考:

英文說法 適用情境 例句
connection 泛指人脈關係 他在科技業有很多connection
channel 強調特定管道 我們有直接跟廠商談的channel
contact 指具體的聯絡人 我認識一個在海關工作的contact
in 俚語,指內部關係 他在那家公司有in,可以幫我們問

在台灣的職場文化裡,有時候光靠實力還不夠,懂得建立自己的「connection」真的很重要。特別是遇到需要跨部門協調或是想爭取合作機會的時候,如果剛好認識關鍵人物,事情往往會順利很多。像我們公司之前有個案子卡在採購流程,就是因為業務部門的同事認識採購主管,打通了「channel」才順利解決。

除了工作上的用途,「門路」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有用。比如說想買限量球鞋、搶演唱會門票,或是預約熱門餐廳,如果你有認識的「contact」在相關行業工作,成功率就會高很多。我朋友之前就是靠著在唱片行工作的同學,才能在第一時間買到周杰倫的限量黑膠唱片。

最近有網友在PTT上發問「為什麼老外不説window?『聯絡窗口』正確英文」,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耶!在台灣我們很習慣用「窗口」來指負責聯繫的人或單位,但直接翻譯成”window”真的會讓外國人滿臉問號。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文化差異,順便分享幾個實用的職場英文用語,讓你在寫email或跟外商溝通時更專業。

首先要知道,「聯絡窗口」在英文裡通常會用”contact person”或”point of contact”(簡稱POC)來表達。這個概念最早是從軍事用語來的,後來被廣泛運用在商業領域。如果是比較正式的場合,也可以說”liaison officer”或”account manager”,但日常溝通用”contact person”就夠清楚啦!


中文說法 正確英文 使用場合
聯絡窗口 contact person 最通用
業務窗口 account manager 商業往來
對口單位 point of contact 專案合作
服務窗口 service representative 客服相關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台灣人常犯的幾個直譯錯誤。除了把「窗口」翻成”window”,還有像「請給我你的方便」直接說”Please give me your convenience”也很怪,正確應該是”Please let me know a time that works for you”。這些小細節雖然不會造成嚴重誤會,但用對詞彙真的會讓你的英文聽起來更道地。

在跨國公司工作時,email往來最常需要指定聯絡人。這時候可以這樣寫:”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contact our marketing team at , and John Smith will be your main point of contact.” 簡單一句話就把負責單位和聯絡人都交代清楚了,是不是比硬要用”window”專業多啦!

門路 英文

如何用英文表達『我有門路』?職場必學片語

在台灣職場打滾,有時候想低調展現自己的人脈實力,用中文說「我有門路」太直白,但用英文該怎麼說才道地呢?其實英文裡有幾個超實用的片語,既能含蓄表達關係網,又不會顯得在炫耀。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上班族一定要學起來的職場生存金句,讓你跟外國客戶或同事聊天時,輕鬆展現專業又不失禮貌。

首先最常用的就是 “I have connections”,這句話直接翻譯就是「我有關係」,但聽在外國人耳裡會覺得你很懂業界生態。比如跟客戶說:”Don’t worry about the supplier issue, I have connections in that industry.”(別擔心供應商的問題,我在那個產業有關係)馬上就讓人覺得你很可靠。另外 “I know someone who can help” 也很實用,特別適合用在需要牽線的場合,語氣更自然。

如果想更強調自己的門路很廣,可以用這些進階說法:

英文片語 使用情境 例句
I’m well-connected 強調廣泛人脈 “As a journalist, I’m well-connected in political circles.”
It’s all about who you know 暗示人脈重要性 “Getting tickets to the concert? It’s all about who you know.”
I’ve got an in with… 特定對象的關係 “I’ve got an in with the marketing director at that company.”

台灣人最愛用的「我認識裡面的人」其實可以直接說 “I know people there”,簡單又到位。像是同事問你怎麼拿到熱門餐廳訂位,就可以笑笑回:”Oh, I know people there.” 既保持神祕感又暗示有門路。如果是比較正式的商業場合,用 “I have access to…” 會更專業,例如:”I have access to key decision-makers in the tech sector.” 這種說法特別適合放在LinkedIn個人簡介裡提升專業形象。

有時候想委婉一點,可以用 “Let me see what I can do” 這種不把話說死的表達方式,台灣人最懂這種「盡量喬」的藝術。跟外國客戶說:”The deadline seems tight, but let me see what I can do.” 對方馬上就懂你背後的意思是要去動用人脈了。記住這些片語的語氣和場合很重要,用得太直接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在炫耀,但用對時機就能為職場表現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