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學會天干地支計算超簡單 | 自己的八字自己算!天干地支教學 | 2025年天干地支怎麼看?一篇就懂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十干十二支 計算」到底要怎麼算,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干地支啦!在台灣的農民曆、算命或是傳統節日都常常會用到,今天就來用最簡單的方式教大家怎麼自己算,保證一看就懂,以後就不用再問別人啦!
天干總共有十個,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是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兩組循環搭配,就形成了我們說的干支紀年。比如今年2025年是乙巳年,明年2026年就是丙午年,這樣一直輪下去。要計算的話其實有個超簡單的公式,只要把西元年份減去3,然後除以60取餘數,再對照下面的表格就知道啦!
餘數 | 天干 | 地支 | 干支 |
---|---|---|---|
0 | 庚 | 申 | 庚申 |
1 | 辛 | 酉 | 辛酉 |
2 | 壬 | 戌 | 壬戌 |
… | … | … | … |
59 | 己 | 未 | 己未 |
舉個實際例子來說,假設要算2025年,就是(2025-3)÷60=33餘42,查表第42個是乙巳年。這樣是不是超簡單?其實這個算法在古代是用來紀年的,叫做「歲星紀年法」,後來慢慢演變成我們現在用的農曆系統。除了算年份,天干地支也可以用來算月份、日子和時辰,這就是所謂的「八字」啦!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要減3,這其實是因為公元4年剛好是甲子年,所以往前推3年到公元1年就是辛酉年。這個系統從漢朝用到現在已經兩千多年了,真的超厲害的!下次看到農民曆上的干支年,就可以自己算算看是不是正確的,順便跟朋友炫耀一下這個小知識~
天干地支怎麼算?3分鐘教你快速上手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天干地支怎麼算?」其實這個老祖宗的智慧一點都不難,今天就來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式搞懂這個有趣的系統!天干地支不只用在農曆年份,連時辰、方位都會用到,學會了真的超實用的啦~
首先要知道天干有10個、地支有12個,它們會輪流搭配組合。天干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兩個系統組合起來就是我們說的「干支」,每60年會循環一次,所以叫「一甲子」就是這樣來的!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好天干地支的順序,記住編號對照起來超方便:
編號 | 天干 | 地支 |
---|---|---|
1 | 甲 | 子 |
2 | 乙 | 丑 |
3 | 丙 | 寅 |
4 | 丁 | 卯 |
5 | 戊 | 辰 |
6 | 己 | 巳 |
7 | 庚 | 午 |
8 | 辛 | 未 |
9 | 壬 | 申 |
10 | 癸 | 酉 |
11 | – | 戌 |
12 | – | 亥 |
要算今年的干支很簡單,先用2025減掉4(因為甲子是從4開始的),然後除以60取餘數。2025-4=2021,2021÷60餘41,對照表格第41個組合就是「乙巳」年啦!想算其他年份也一樣,把年份數字代進去就搞定。
時間的干支也很有趣,一天有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個地支。像現在晚上7點44分是「戌時」,搭配今天的天干就能知道完整時辰干支。這樣算農民曆、看八字都難不倒你囉!
什麼是天干地支?台灣人一定要懂的傳統曆法,這可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啊!你可能常在農民曆上看到「甲子年」、「乙丑年」這些詞,或是聽長輩說今年犯太歲要安太歲,這些都跟天干地支有關。簡單來說,天干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兩組合起來就是我們常說的「干支紀年」,每60年會循環一次,所以60歲也叫「還曆」。
在台灣,天干地支不只用在年份上,連時辰、方位、生肖都跟它有關。像是我們常說的「午時」就是中午11點到1點,「卯時」是早上5點到7點。以前人結婚、搬家、開市都要看日子,就是根據天干地支搭配五行來算的。現在雖然年輕人比較少用,但過年時總會聽到「今年是乙巳年,屬蛇的要小心」,或是看到廟裡貼滿安太歲的紅紙,這些都是天干地支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一看就懂:
天干 | 地支 | 組合範例 | 對應生肖 |
---|---|---|---|
甲 | 子 | 甲子年 | 鼠 |
乙 | 丑 | 乙丑年 | 牛 |
丙 | 寅 | 丙寅年 | 虎 |
丁 | 卯 | 丁卯年 | 兔 |
戊 | 辰 | 戊辰年 | 龍 |
其實天干地支的學問很深,光是看農民曆上的「今日宜忌」就夠研究半天。像「沖猴煞北」這種話,就是告訴你今天屬猴的人要特別注意,北方方位也不宜動土。雖然現在手機萬能,但很多老一輩還是會翻農民曆決定重要事情的日子,因為這些傳統智慧確實有它的道理在。下次看到阿公阿嬤在查農民曆時,不妨湊過去學兩招,搞不好比星座還準喔!
為什麼要學天干地支?原來跟生肖有關係!這可不是老一輩才懂的玄學,其實跟我們的日常生活超~有連結。你知道嗎?每次過年親戚問「你屬什麼」的時候,背後就是一整套天干地支的計算系統,連農民曆上的吉日、時辰也都跟這個有關,根本是隱藏版的台灣生活必備知識啦!
先來個簡單對照表,秒懂天干地支怎麼配生肖:
天干 | 地支 | 生肖 | 年份範例 |
---|---|---|---|
甲 | 子 | 鼠 | 2020 |
乙 | 丑 | 牛 | 2021 |
丙 | 寅 | 虎 | 2022 |
丁 | 卯 | 兔 | 2023 |
戊 | 辰 | 龍 | 2024 |
有沒有發現?去年2024龍年就是「甲辰年」,今年2025蛇年則是「乙巳年」。這個組合每60年才會循環一次,所以老人家常說的「一甲子」就是這樣來的。更酷的是,很多傳統節氣像是冬至、立春,其實都是按照天干地支的規則在跑,連中醫把脈看時辰也要參考這個系統。
講到生肖,大家最愛問「幾月出生算哪個生肖」。其實關鍵在「立春」這個節氣!比如2025年2月3日立春之後出生的才算蛇寶寶,之前生的還屬龍喔~這種細節沒搞懂,很容易在幫小孩報戶口或算命時鬧笑話。而且你知道嗎?紫微斗數排命盤、選結婚日子,甚至搬家看時辰,全部都要用到天干地支的搭配,根本是台灣人的隱形生活指南。